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殷商文化>>正文
殷商文化
 殷商文化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
2014-07-07 10:15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是1984年设立的殷商文化研究室。1992年,该研究室升格为殷商文化研究所。1999年后,学校相继设立了董作宾甲骨学研究室、商代考古研究室、甲骨文信息处理研究室、商代艺术研究室、文物保护研究室。200312月,学校将上述研究机构整合为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20055月,中心获批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现设殷商历史、殷商考古、甲骨文信息处理三个研究方向,研究人员以金沙990登录入口中心教师为基本力量,积极吸收相关院系的教师参加,现有兼职研究人员21人,其中,金沙990登录入口中心教师11人、校内其他学院教师10人(计算机学院7人、体育学院1人、美术学院1人、音乐学院1人)。研究人员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5人,博士13人。

郑邦山书记(左二)在中心指导工作

赵卫东院长(右二)、杨新新副院长(左一)
陪同专家在中心视察指导

 

中心人员潜心科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中国史研究》、《文物》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复印。出版《商代分封制度研究》、《甲骨文与殷商时代神灵崇拜研究》、《殷墟H3卜辞主人“子”研究》、《走进殷墟》、《青铜王都》、《河南大学与甲骨学研究》、《甲骨文精粹释译》、《甲骨文与殷商史论文集》、《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殷商文明论集》、《甲骨学100年:回顾与展望——王宇信教授师友国际学术论文集》、《董作宾与甲骨学研究》、《董作宾传》、《中国考古学研究(夏商卷)》、《甲骨、青铜、玉器:商王朝文物存萃》、《〈殷本纪〉订补与商史人物征》等著作4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他省级项目10项。

中心十分重视学术交流活动,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积极承办各种国际学术讨论会。1984年,与安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1988年,参与主办“甲骨文发现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999,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安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20047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安阳市政府联合举办了“2004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2009年,协办“中国文字发展论坛暨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20129月,承办“东亚古代青铜冶铸业国际论坛”。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高岛谦一、王宇信、刘一曼、王蕴智、唐际根、荆志淳、黄天树、何毓灵等到中心访问讲学,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中心主任李雪山教授(右一)组织中心成员
在安阳殷墟发掘工地现场参观

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开幕式(2009年)

中心主任李雪山教授(左二)到日本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际根研究员来中心讲学

 

中心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安阳市教育、文博、地方史志等部门密切配合,为安阳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中心组织人员宣讲、宣传,提供有关资料,承担甲骨文翻译的任务等。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又联合安阳市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等单位推出了《殷墟——世界瑰宝安阳骄傲》,发行量多达十多万册,产生很大影响。

新时期,中心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进一步增大投入,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研究人员,大力开展学术研究,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经过努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使中心成为河南全省的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基地,显示出较为突出的甲骨学与殷商文化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在整体科研水平和学科发展上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要求。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yswh.aynu.edu.cn